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你制作的IMG安装器是不是伪需求 ?

悟空的日常
2025-03-22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108 阅读 / 3280 字

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img的安装器是不是伪需求?所谓伪需求就是 “需求与解决方案、场景或市场的错配

img格式的系统,在x86设备上 其实算是小众的。img格式的 离我比较近的几个系统是openwrt 、armbian、routeros(安装包)、libreELEC 等系统。通常这些系统运行在arm上,采用线刷 或者 直接烧录到SD卡等方法。但偏偏运行在x86设备 却鲜有人这样做。比如你可以 依葫芦画瓢,将硬盘拆下,当作U盘,写入img系统。这种方法是可行的,但是毕竟大部分人 不乐意这样做。

所以很多人写入img 都是采用PE系统 ,在PE系统里用diskimage等写盘软件写入img。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。

还有就是人们直接把img的系统写到U盘,此时U盘就是一个天然的linux系统,然后借助dd命令来写入本地硬盘。

以上三种方法 都是办法,不过都是针对物理机的。如果是虚拟机呢?

虚拟机的种类

虚拟机实在有点多,他们的格式又各不相同。比如KVM虚拟机的qcow2,vmware esxi 的vmdk,virtualbox 的vdi 诸如此类。每一种虚拟机的格式 都不完全相同。假设你下载的就是相应的虚拟磁盘格式,那当然是直接用咯。但是实际未必如此理想。也许你的openwrt 就是自己编译的img格式。此时你如果想在虚拟机里运行,就要把img 分别转换为对应的格式。他们并非通用,你需要掌握不同的命令才行。当然现在你可以借助AI来查询。只是我想说的是,这种不统一的教学方法,每次只能普惠一小部分人,而没有办法普惠更大的群体。有没有一种格式是所有虚拟机通吃的?答案就是带引导的ISO格式。这种格式支持市面上所有的虚拟机。

假设你的openwrt是iso格式的安装器,你就不需要考虑它的格式转换问题了。

无论你使用的是ESXI、PVE、Hyper-V、群晖、绿联、极空间、飞牛OS,方法都一样。

1、这极大的简化了市面上 各种虚拟机安装openwrt的教程步骤、学会一种,其他虚拟机通用。

2、节约了安装时间。几秒就可以安装完毕。

总结

IMG安装器虽然不是刚需,但也绝不是伪需求。它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。只不过适合追求简单高效的用户。

对于高手来说,条条大路通罗马。就算是再复杂的格式转换,对他们来说,也只不过是一行命令而已。

所谓的麻烦或者不麻烦 都是分人的。可能有人觉得敲打命令就是麻烦,但有人觉得敲打命令才最高效和优雅。

比如有人说:“哎呀 又要敲命令了 一点都不友好 不会啊”

再比如有人说:“一条dd命令就可以搞定的事儿 还非要整一个ISO”

所以其实图形控 和 命令行控。都有他们各自的市场。两者不必相互否定。一定有对应的人群。

否定对方,并不能改变市场需求。

再进一步思考

思考一个问题:当我们安装img格式的linux系统的时候,为什么会遇到问题?

因为安装的流程 跟 安装普通Linux 不一样了。

如果安装openwrt的步骤跟安装普通linux完全一样。那么还会有这么多争论吗?

如果安装openwrt的步骤跟安装普通linux完全一样。那么还会有寻找教程吗?

是谁让他们的安装流程不一样了?你可能会说因为格式不同。但我要说,这跟产品设计有关系。

假设你就是某个NAS或虚拟机产品的产品经理,你说因为格式不同所以安装流程不同,恐怕很多新手也是听不懂的。他们只好默默接受。

但我要说的是,img格式又怎样,它完全可以遵循 安装普通Linux 一样的逻辑。至于格式转换,应该是虚拟机本身具备的功能。转换的过程,应该在后台进行,甚至让用户毫无感知。要知道虚拟机所在的系统,一定有工具将img 转化为虚拟机使用的格式。这几乎是必然的。

但事实上 很少有虚拟机厂商愿意这样做。只因为openwrt 是小众的系统,根本没人重视它的安装体验。

于是乎 就出现了各种虚拟机安装openwrt ,方法却不完全相同。

另一方面是从系统镜像本身找问题,当openwrt支持x86设备的那一刻,为什么openwrt没给出一个对应的安装器呢。

采用arm烧录方法照搬?即然你适配的x86 按理说 就应该给出一种对应的安装器。而不应让用户拆硬盘烧录。

当然类似的 还有armbian 和 routeros 等系统,也同样是简单粗暴的提供一个img而已。

0
  1. 支付宝打赏

    qrcode alipay
  2. 微信打赏

    qrcode weixin

评论区